共工科技

“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译文是什么?姬蔻

文章目录


“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译文是什么?

没有烽火的传递,有击鼓和传鼓,没有诸侯,但是不代表就没有戏弄援兵这件事,说实话,真的是诸侯被戏弄,就不是回去那么简单了,直接就反了。

王畿内和附近在西周晚期也分封了很多小国《吕氏春秋》周宅丰、镐近戎人,与诸侯约,为高葆祷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

“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译文是什么?姬蔻-图1

戎寇当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悦而笑,喜之。

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

至于后戎冠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之下,为天下笑。此夫以无寇失真寇者也。

“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译文是什么?姬蔻-图2

贤者有小善以致大善,不肖者有小恶以致大恶。褒姒之败,乃令幽王好小说以致大灭。故形骸相离,三公九卿出走,此褒姒之所用死,而平王所以东徙也,秦襄、晋文之所以劳王劳而赐地也

文言文《幽王击鼓》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周宅酆、镐,近戎。与诸侯约,为高葆祷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人喧马嘶,褒姒大说而笑。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之下,为天下笑。  【注释】  (1)周宅酆(fēnɡ)、镐(hào):周朝建都在酆、镐。宅,定都。酆:古代地名,在今陕西省户县东。镐:古代地名,在今陕西西安西南。周朝曾经建都在这两个地方。  (2)近戎:接近西戎。戎,西戎,西方的少数民族。  (3)为:修建  (4)葆祷:土台。  (5)王路:大路。王,大。  (6)即:如果。  (7)尝:曾经。  (8)幽王:周幽王(前795年-前771年),姓姬,名宫涅sheng(一声)。周宣王之子,西周第十二代君王,自前782年至前771年间在位,共11年,谥号幽王,是西周最后一个天子。文中的周幽王是一个昏庸无道,把击鼓示警视同儿戏,结果失信于诸侯,招致灭顶之灾的人。  (9)褒姒(bāo sì):周幽王的宠妃,后立为皇后。  (10)说:通悦,快乐,喜悦。  (11)数(shuò):多次,屡次,下同。  (12)骊山:山名,又作“丽山”,在陕西省临潼县西南。  【翻译】  周朝的都城建在丰、镐(今作“丰都”),接近西戎。(周幽王)与诸侯约定,在大路上建一座高堡,把鼓放在高堡上,远近都可以听见鼓声。如果戎寇到了,就以鼓声相传信息,诸侯的军队都要来救幽王。戎寇曾经来过,幽王击鼓,诸侯的军队都来了。纷乱扰攘、热闹欢腾,褒姒高兴地笑了。幽王想看见褒姒的笑,于是几次击鼓,诸侯的军队几次来都城都没有戎寇。到了后来戎寇真的来了,幽王击鼓相告,诸侯的军队都没有来。幽王被杀于骊山之下,被天下人所嘲笑。

冉字在百家姓里排第几?

冉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九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四。

“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译文是什么?姬蔻-图3

寻根溯源 冉姓来源有五:1、出自姬姓。据《姓氏考略》、《姓氏寻源》等所载,周文王第十子季载,封于冉(一作聃,故城在今湖北荆口县那口城),春秋时灭于郑,子孙以国为氏,或说聃去耳为冉。2、据《元和姓纂》所载,相传高辛氏(即帝喾)之后有冉姓。

3、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楚大夫叔山冉之后,以名为氏。

4、据《汉书·颜师古注》所载,唐时四川夔州(今重庆奉节)、开州(今重庆开县)土著多此姓,皆冉 种(冉 为汉时西夷所建古国,其后或以冉为姓)。

5、出自他族。汉时西夷冉 族,居于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一带,其族人以族名为姓;今鄂川湘交界地域之土家有此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姬蔻秀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