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目录:
cst中怎么找s21
1、S参数就是端口的传输、反射系数,S21表示正向传输系数,S11表示输入反射,S22表示输出反射,S12表示反馈,具体意义可以参考微波相关书籍,而且几乎任何有关微波的书籍上都有详细的关于S参数的解释。
2、把频率设宽点,设置2个模式即可。仿真后查看两模式的s21参数相隔的距离就是带宽了,也可以先查一下网速,是不是自己需要的带宽。同时可以电话联系运营商,运营商后台可以调节带宽的大小。

3、有公式算的。s21=2/(q1*qn)^(0.5)[An1]^(-1);s11=1-1/(q1*[A11]^(-1);这两个公式是通过等效电路算出来的。先计算z矩阵,然后通过归一话电压电流和S参数的关系就可以的到。
4、打开CST软件,创建一个新的项目。在“Modeler”中创建一个物体,选择需要设置二氧化硅材料的表面。在“Material”中,选择“AddMaterial”添加新材料,然后选择“Dielectric”。
5、准备几何模型:创建滤波器的几何模型,包括导体和介质的几何形状、尺寸和材料参数。可以使用CSTStudioSuite的建模工具创建几何模型,如导入CAD文件、绘制几何体、设置材料属性等。

微带贴片天线四分之一波长和传输线设计?
1、网页上用的是w很小的时候的Gs公式,你用的是w大于的公式。用你的这个会好一点。 问题是你的patch不是太好,宽度在11mm会好一些,Gain optimzed的。我博士入学第一件作业就是4G的patch。
2、HFSS仿真侧馈微带贴片天线:已知条件:介质基板厚度:1mm;相对介电常数:65;贴片天线长度:7mm;贴片天线宽度:4mm;谐振频率:10GHz;根据已知条件设计与之相匹配的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和50欧姆的传输线。
3、天线高度为辐射信号波长的四分之一,更便于发挥天线的辐射能力。

4、首先,当天线高度为辐射信号波长的四分之一时,天线的辐射能力最强。根据传输线的理论,1/4波长的开路线相当于一个串联谐振电路,使得整个负载呈现纯电阻性,有利于增强天线的辐射能力。
5、再将算出的波长除以4就是对应的最佳天线长度。频率与波长的换算公式为:波长=c/f =30万公里/频率 =300000000米/频率 (得到的单位为米)这里的c是光速。
antennamagus与CST配合
1、AntennaMagus与CST的配合 AntennaMagus与CST的配合可以大大提高天线设计效率。在天线设计前,用户可以使用AntennaMagus预定义的天线结构进行设计,然后将天线结构导入到CST中进行电磁场分析,得到天线的仿真结果。
什么叫端口激励
微波、磁场。微波。铁氧体材料在微波频段表现出良好的特性,可以通过微波源和相应的传输线进行,利用微波信号端口来激励。磁场。铁氧体材料具有磁性,可以通过传导线圈、磁体或其他磁场源对铁氧体材料进行激励。
HFSS的activeS11是多端口激励,S11是只在一个端口激励。因为传统S参数,每次只在一个端口进行激励,其他端口进行完全匹配。但是在HFSS多端口激励中,传统S参数不能用。
中望电磁仿真软件支持偶极子、集总端口、波端口、平面波等多种激励方式。若仿真工程设置了多个激励源,还可通过编辑激励源操作来实现对激励方式的选择,包括同时激励和依次激励,同时可对每个激励源的相位、幅度进行设置。
sigrity power si 使用的是mom 和workflow流畅算法当信号宽度远大于厚度可以用矩量法。
cst中带状线馈电端口如何设置?
1、在端口设置。可以直接在端口设置处设置相位差激励方式,即可瞬态求解器,打开即可。CST工作室套装,是面向3D电磁、电路、温度和结构应力设计工程师的一款全面、精确、集成度极高的专业仿真软件包。
2、首先需要了解两个端口的具体情况,分别确定它们的输入和输出方向。在CST设备中,找到相应的端口配置界面。对于需要修改方向的端口,将其方向从原来的输入或输出改为相反的输出或输入。
3、可以在网上搜到或者直接问下老师;如果是背馈,要自己用cst建模画出接头,然后Pick face选择设定端口,这里面因为一般需要端口处是50欧姆,涉及到一些尺寸设定的问题,cst里有计算阻抗的工具,好好利用。
4、设波导端口、频率、背景材料、边界等。5 /14 设置求解器,用频域求解器 6 /14 点击simulation→Field Monitor,添加farfield(远场)和E-field(近场),且需要选择你想计算的频率。
5、cst接地用Referenceplane来设置。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在使用波导端口时,可以使用Referenceplane来设置去嵌入功能,来平移端口,给出辐射贴片边缘处的输入阻抗,进行cst接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微带传输线理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