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目录:
为什么大多数工程师喜欢用50欧姆作为PCB的传输线阻抗?
首先,50欧姆是有一定历史渊源的,这得从标准线缆说起。我们都知道近代电子技术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军 队,慢慢的军用转为民用,在微波应用的初期,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阻抗的选择完全依赖于使用的需要。
第一,到PCB传输线最近的电磁干扰层的影响正比于PCB传输线到最近的参考平面的距离,越小的距离就越小的辐射。第二,串扰也随传输线的厚度有则明显的变化,减少一半的传输线厚度将减少传输线串扰。

这是国家规定的标准。如果没有这个标准,各个电路间的阻抗不匹配,信号损失会很大。
例如,8080处理器的很老的NMOS结构,工作在100KHz,没有EMI,串扰和电容性负载的问题,它也不能驱动50欧姆。对于这个处理器来说,高的阻抗意味着低功耗,你要尽可能的用细的,高的这样有高阻抗的线。
在有线电视系统中要求使用的同轴电缆特性阻抗为75欧姆。不同的的参数都对应一个最佳的阻抗值。

PCB布线电阻
1、1。 导线电阻 通常导线的电流负载能力不成为什么问题;但是当导线很长而且电压调节要求很严格时,欧姆电阻也许就是一个问题了。可以来近似地计算导线的电阻值和温升。
2、oz 覆铜板铜箔的厚度是0.035mm,加工后只有0.03mm。设走线宽度为W,则PCB走线的电阻R=ρL/S=ρL/(0.03W),ρ为铜的电阻率,ρ=0.0175Ωmm^2/m,L为走线长度,W为走线宽度。
3、计算铜线的横截面积。高H为35um,即1OZ,宽我们假设用最小宽度,这样可以减少走线的长度。比如:W=6mil=0.15mm。那么面积A=WxH 根据电阻公式来计算电阻,调整走线长度L 计算结果为L=2000mm,电阻~6欧姆。在PCB上面布线。

pcb走线电阻估算?
ρL/A,其中,ρ是铜的电阻率(这是材料的固有特性,在25°C时为0.67 μΩin.)。
计算结果为L=2000mm,电阻~6欧姆。在PCB上面布线。为了节省面积,可以走成如下蛇形走线。当然6欧姆还是很大的,所以需要的PCB面积也很大。当然如果PCB有多层,可以把L分布到多层PCB来进一步来节省PCB的空间。
式中,R是每英寸导线长的电阻值,以欧姆计;W是导线的宽度,以英寸计;是以铜的最低纯度为99.5%、铜的厚度为0.0027英寸(2盎司)为基础计算的。2。
如何估算PCB走线的电阻
该铜块的长度为L,宽度也为L(因为是正方形),厚度为t,电流通过的铜箔区截为A。该铜块的电阻可简单表示为R= ρL/A,其中,ρ是铜的电阻率(这是材料的固有特性,在25°C时为0.67 μΩin.)。
R=0.000227W 式中,R是每英寸导线长的电阻值,以欧姆计;W是导线的宽度,以英寸计;是以铜的最低纯度为99.5%、铜的厚度为0.0027英寸(2盎司)为基础计算的。2。
首先查表得出PCB铜的电阻率rho = 7E-6 ohm-cm 计算铜线的横截面积。高H为35um,即1OZ,宽我们假设用最小宽度,这样可以减少走线的长度。比如:W=6mil=0.15mm。
要测定PCB板上的电阻值,可以使用万用表。下面是具体的操作步骤:确认PCB板上需要测量的电阻位置,并清除表面的杂质和污垢。在万用表上选择电阻档位,一般选择200欧姆、2千欧姆、20千欧姆等档位。
印制板走线宽度和电阻的关系
1、PCB线宽与电流关系 计算方法如下: 先计算Track的截面积,大部分PCB的铜箔厚度为35um(不确定的话可以问PCB厂家)它乘上线宽就是截面积,注意换算成平方毫米。 有一个电流密度经验值,为15~25安培/平方毫米。
2、方块统计的关键概念是:任何尺寸的正方形印制电路板走线(厚度确定)的电阻值都与其它尺寸的方块相同。正方块的电阻值只取决于导电材料的电阻率及其厚度。这一概念可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导电材料。
3、PCB走线宽度与电流的关系与PCB铜皮厚度有直接的关系。线条宽度问题其实就是铜布线的横截面积对应的电流大小的关系。因为PCB上的铜皮表面积非常大,比较利于散热,所以PCB布线的过电流能力远大于铜导线。
4、长度为 L(mm)的条状导线,其电阻为 0.0005*L/W 欧姆。 另外,铜皮的载流量还与印刷电路板上安装的元件种类,数量以及散热条件 有关。 在考虑到安全的情况下,一般可按经验公式0.15*W(A)来计算铜皮的载流量。
5、当然,只要允许,还是尽可能用宽线,尤其是电源线和地线。导线的最小间距主要由最坏情况下的线间绝缘电阻和击穿电压决定。
6、标准线宽和电流值的关系 在印制板走线设计中,定义一个标准的线宽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可以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出线宽与电流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具体公式为IL=KW,其中IL表示电流,W表示线宽,K为一个常数,通常为0.024A/mil。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pcb 电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