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科技

以太网传输发展历史(以太网传输发展历史简述)

本篇目录:

传送网的历史发展

1、即将迈入21世纪,通信技术也进入到了2G时代,和1G不同2G采用的是数字传输技术。这极大的提高了通信传输的保密性。

2、因此未来的通信传送网将是以数据信息为重 点的分组交换网(Packet Switching),并且承担电话通信的传送,不再利用原有的电路交换 ( Circuit Switching),但仍保证电话特有的业务质量(QoS)指标。

以太网传输发展历史(以太网传输发展历史简述)-图1

3、网络的发展史如下: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后的十多年时间内,由于价格很昂贵。其形式是将一台计算机经过通信线路与若干台终端直接连接,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方式看做为最简单的局域网雏形。

4、计算机的发展经过了四个重要的历史阶段:1.电子管时代 该阶段的计算机以电子管作为基本电子元件,称为“电子管时代”。电子管计算机的主存储器使用的是磁鼓,主要用于数值计算。

5、简述互联网的发展史 随着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后的十多年时间内,由于价格很昂贵,电脑数量极少。

以太网传输发展历史(以太网传输发展历史简述)-图2

6、电话网发展迅速,到20世纪初在一些国家内已具有相当规模。以后出现的非电话业务,如载波电报、传真电报、用户电报等,大多是以已有的电话网为基础而建立的。

网络中网线的发展史及分类?

1、在网络硬件中,还有一类不可忽视的就是网络传输介质了,我们通常称为网线。目前比较常见的网线分细同轴线缆、粗同轴线缆、双绞线和光纤光缆等。

2、网线,又称网络线,是连接计算机网络设备的传输介质。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为了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开始研究一种能够在复杂环境中稳定传输数据的通信方式。

以太网传输发展历史(以太网传输发展历史简述)-图3

3、超六类网线:网线外侧有 CAT.6e 的标记,带宽是为 500 MHz,传输速率为 10Gbps,适合用于万兆的网络中。

4、Gbps 的带宽。- 7 类网线:是最新的网线类型,支持最高 40Gbps 的带宽。需要注意的是,网线的带宽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网线长度、质量、连接设备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网线类型。

以太网和FDDI网的工作原理和数据传输过程的简述是什么?

1、.以太网和IEEE802.3的工作原理 在基于广播的以太网中,所有的工作站都可以收到发送到网上的信息帧。每个工作站都要确认该信息帧是不是发送给自己的,一旦确认是发给自己的,就将它发送到高一层的协议层。

2、FDDI的工作原理主要体现在FDDI的三个工作过程中,这三个工作过程是:站点连接的建 立、环初始化和数据传输。站点连接的建立 FDDI在正常运行时,站管理(SMT)一直监视着环路的活动状态,并控制着所有站点的活动 。

3、以太网 CSMA/CD载波监听/冲突检测,属于计算机网络以太网的工作类型,即在总线上不段的发出信号去探测线路是否空闲,如果不空闲则随机等待一定时间,在继续探测。直到发出型号为止。

4、CSMA/CD的基本原理是:所有节点都共享网络传输信道,节点在发送数据之前,首先检测信道是否空闲,如果信道空闲则发送,否则就等待;在发送出信息后,再对冲突进行检测,当发现冲突时,则取消发送。

5、【以太网工作原理】以太网采用共享信道的方法,即多台主机共同一个信道进行数据传输。

以太网发展历程

1、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以太网产生,ISO制定了网络互连标准OSI,世界上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迅猛发展,这阶段的计算机网络称为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2、城域网阶段: 1999年,以太网速度提升到1G,开始进入城域网,像网通这样的新兴运营商则采用在光纤网上直接走以太网的模式; 现在以太网提升到10G,又可以应用于广域网,业界新传输设备已经同时支持10G以太网和SDH。

3、随着网络的发展,传统标准的以太网技术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数据流量速度需求。

传统以太网的以太网简史:

以太网比初始的 ALOHA网络有了巨大的改进,因为以太网是以载波监听为特色的,即每个站在要传输自已的数据流之前先要探听网络的动静,所以,一个改进的重传方案可使网络的利用率提高将近100%。

技术的发展促使以太网应该有下一个标准,现在的关键是确立一个标准,该标准可以将10G以太网引入城域网(MAN),并最终推广到广域网(WAN)。

以太网在互联设备之间以10~100Mbps的速率传送信息包,甚至1000Mbps以上,双绞线电缆10 Base T以太网由于其低成本、高可靠性以及10Mbps的速率而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以太网技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以太网传输发展历史简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