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科技

串口传输数据过程(串口传输数据错误)

本篇目录:

以方式一为例,简述AT89S51串行口接收和发送数据的过程。

方式0是同步移位寄存器方式,帧格式8位,波特率固定为fosc/12。方式1是8位异步通信方式,帧格式10位,波特率可变:T溢出率/n(n= :32或16)。

一般来说,只能接受或只能发送的称为单工串行;既可接收又可发送,但不能同时进行的称为半双工;能同时接收和发送的串行口称为全双工串行口。

串口传输数据过程(串口传输数据错误)-图1

串行口为10位通用异步接口。发送或接收一帧数据信息为10位,包括1位起始位“0”、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1”。发送数据:数据从TXD端口输出,当数据写入发送缓冲器SBUF时,就启动发送器发送。

系列单片机的串行通信有4种工作方式:方式0是同步移位寄存器方式,帧格式8位,波特率固定为fosc/12。方式1是8位异步通信方式,帧格式10位,波特率可变:T溢出率/n(n= :32或16)。

基于TCP/IP的串口数据流传输的实现[2]

在串口服务器中,硬件部分与软件部分相结合完成整个系统的功能,用户通过软件部分的可视化界面和C/S架构的监控模式来完成对串口设备的控制与管理;硬件部分完成串行数据与IP数据包之间的格式转换以及控制信号的处理。

串口传输数据过程(串口传输数据错误)-图2

串口联网服务器让传统的RS-232/422/485设备立即联网,利用基于TCP/IP的串口数据流传输的实现来控制管理的设备硬件是专为串口转以太网设计连接的桥梁。

同样的ICMP、TCP、UDP等协议都使用IP协议,所以IP数据包的头部也要采用16位的协议字段来区分它们。

说白了TCP/IP就是对一堆字节的打包、解包,如果你在串口上也能实现同样的打包、解包过程,应该就算在串口上实现了TCP/IP吧?如果从这个角度理解,是可以实现的。

串口传输数据过程(串口传输数据错误)-图3

串行口数据发送流程是什么?

1、首先需要对串口初始化,配置波特率,波特率和时钟强相关。然后就可以发送接收了,发送接收分为中断和轮询。

2、【答案】:以方式一为例。发送:数据位由TXT端输出,发送)1帧信息为10为,当CPU执行1条数据写发送缓冲器SBUF的指令,就启动发送。

3、【答案】:串行缓冲寄存器SBUF有两个:一个是串行发送缓冲寄存器,另一个是串行接收缓冲寄存器,用同一特殊功能寄存器名SBUF和同一单元地址99H。接收缓冲寄存器还具有双缓冲结构,以避免在数据接收过程中出现帧重叠错误。

4、串行接口以方式1发送时,数据由TXD端输出。CPU执行一条数据写入发送缓冲 器SBUF的指令(例如,MOVSBUF,A),数据字节写入SBUF后,便启动串行口发送器发送,发送完一帧信息,置1放送中断标志TI。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串口传输数据错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